欢迎来到湘莲铺子官方网站!

衡阳祁东湘莲销售

来自三湘四水的优质莲子

24小时咨询热线

0734-6272900

栏目分类

咨询热线

15307475262

湘潭县花石湘莲产业突围之路

7月3日的一场荷花节,让湘潭县花石镇,这一有着悠久湘莲种植、加工和销售的大镇,从人们记忆中跳脱出来,径直走入可观可感的赏荷行列中来。这也正是花石镇政府的本意:通过赏荷休闲旅游这张名片的打造,发展壮大花石镇的湘莲产业。


如果说万亩荷田是台前,湘莲市场是幕后,那么,目前花石镇的湘莲发展之路,正跳出常规思维,从幕后走到台前。而这一思路的目的,正是借台前的光鲜,纵深幕后湘莲产业的发展,让花石镇的湘莲走向新的发展时代。


作为湘潭县的特色产业,湘莲产业一直在寻求突围之路。花石镇以“赏荷之旅”打造旅游名片,继而拓宽当地湘莲市场影响力,无疑是突围方式之一。近日来,记者采访了花石镇负责人、湘莲加工企业、湘莲专业经营户以及湘莲种植农户等,以此描摹花石的这个湘莲市场,并以之为样本,寻求湘潭湘莲产业的突围之路。


8月5日上午,花石镇湘莲示范片主干道旁临时搭建的棚内,姜应军正在卖刚摘上来的莲蓬。当一批游客买走桌上所有莲蓬后,他15岁的儿子便转身消失在身后的荷田里采摘莲蓬。他在给父亲打暑期工,莲蓬都是现采现卖的。


姜应军是花石镇马垅村茶园组人,有10年湘莲种植经验。起初,他从自家拥有的4亩田着手,现共承包了30亩湘莲的种植。7月以来,荷花盛开,开始进入采摘莲蓬的季节。而荷花节的举行,以及“赏荷之旅”旅游线路的开通,让越来越多的游人涌入这里。


姜应军告诉我们,之前城区的游客都到河口镇看荷花,今年花石镇举办荷花节,吸引了不少游客。每天清晨7点,他便要开始采摘莲蓬,周末更甚。


“一斤算5到6个莲蓬的话,每天能采摘三四百斤莲蓬。现在正是采摘旺季,可以持续到9月份。”姜应军的双手胳膊上布满一道道刺伤。尽管他采摘莲蓬已是老手,但荷杆上的细刺仍会划伤他。


姜应军的莲蓬,一块钱一个。但他从一旁的麻袋内掏出一个干黑掉的莲蓬,告诉我们,这样的干莲蓬,只能卖到6-7块一斤。“卖新鲜莲子,可以卖到20多块钱一斤。这样合算得多。”


姜应军介绍,有不少贩子专门到花石来收购新鲜莲蓬,再运到市区去卖。而采摘的莲子,如干掉黑掉的莲子(统称“壳莲”,又叫“铁莲”),都拿回去进行初加工。从莲子生产、销售,再到去壳等初加工,实现一条龙服务。


像姜应军这样的莲农家里,都有简易的莲子去壳机,这样,经他们之手初加工的莲子,价格就要好得多。


当然,也有不少人直接到莲农手中收购莲子。“他是教书的,一肚子文化。改革开放以后,开始做莲子生意。”姜应军指着身边的中年男人胡济美说。


据了解,花石镇常年种植湘莲近万亩,成立了多个湘莲种植合作社,并以公司、合作社加农户的方式辐射到临近县乡,实现了农业和商业的融合。


前世今生 花石的湘莲故事


1999年,花石镇湘莲市场动工建设,花石镇的湘莲交易,由此从“有市无场”迈向“有市有场”的发展轨道。


“起初,并没有湘莲贸易的专门场地,但花石镇的湘莲集散贸易中心地位已经确定,各家各户都进行湘莲贸易。1999年之后,湘莲经营专业户大都涌入湘莲市场,集中场地进行贸易,湘莲专业化市场由此形成。”花石镇党委书记赵勇光描绘了1999年前后花石镇湘莲市场的不同情境。


在这个全国大的湘莲贸易集散中心,中小专业经营户成为不可忽视的群体,他们占据这个市场的大片方阵。据了解,湘莲市场共有520个商业门面,驻有湘莲规模企业7家,湘莲交易及加工散户300多户,已基本形成了集壳莲贸易、仓储物流、湘莲机械、初级加工于一体的专业市场构架。而采莲人姜应军所说的家中门店,已搬到了湘莲大市场,采用的“前店后厂”的经营运作模式。


8月5日中午时分,湘莲市场的大部分门店因天气炎热,大门紧闭,但仍有几个门店,有妇女小孩坐在门店内,一字排开,分拣莲子,进行湘莲初加工。


“前店后厂”模式运作的经营户,有几十年坚持下来的,也有新建加入的。胡国平算是早一批从事湘莲贸易的散户经营主。今年50多岁的他,从1984年开始做湘莲生意。


“起初一起做湘莲生意的同行,大都是小农户经营,换了一拨又一拨,有的换行业了,有的不做了,有的转给子女做了,有投资厂矿、地产等实体的,也有开办工厂深加工的。但部分还是延续着家庭式的手工作坊,只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离开家乡,去外面打拼。”在胡国平看来,做湘莲生意承担风险大,很多人并不愿意下一代接班继续做湘莲生意。


究其原因,胡国平认为,湘莲价格每逢三到五年有一个大的价格波动,这是中小经营户无法承担的主要原因。“1984年左右,壳莲销售只有0.8元/斤,而湘莲销售价格高时,达到30元/斤。”


站在湘莲市场主干道内,花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现在所看到的花石镇湘莲市场,建成区包括一、二、三期工程,占地面积140余亩,市场内道路宽敞,一纵一横的基本构架已初步成型。”


“作为全国大的湘莲集散贸易市场,花石镇湘莲市场解决了本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约1200余人,同时由于市场流通作用的发挥,提升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,增加了农民收入。”谈到湘莲市场的发展对村民的贡献,这位负责人如是说。


去年,花石镇湘莲市场进行了部分提质改造,基本改变了之前市场凌乱无序、基础设施老化等状况。今年,花石镇正在规划对湘莲市场进行升级改造,第四期工程将于9月动工建设。


电商模式 新生代的新突破


湘莲产业发展长期处于湘莲初加工阶段,大部分年轻一代不愿接手父辈家业,产业传承成为一大问题。但仍有一些80后,在转型中寻求突破,以此子承父业。


贺浩是湖南堂皇湘莲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,1986年出生的他,作为湘莲产业的第二代接班人,结合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工作经历,在京东商城和淘宝网等网络平台上开拓网上销售任务。


2009年,学软件工程的贺浩,从阿里巴巴和一家科技创业公司辞职回来。用他自己的话来说,回到家乡发展,纯属机缘巧合。


“2009年,我们将家乡特产湘莲放在阿里巴巴的相应平台上进行销售,比较幸运的是,当时和福建达利集团形成合作意向,通过网络接洽,第一次接触就签了个600多万的单子。”贺浩认为,年轻人在网上销售比父辈有优势。


“据我所知,单单是花石镇,以个人名义做网络销售的共有100多个,销售额超过1000万的超过3家。”贺浩告诉我们。


为了完善网络销售平台,贺浩大胆尝试,于2010年成立了花石镇第一家快递——申通快递点,如今,花石镇已经覆盖韵达快递、天天快递等8家快递公司。


谈到目前电商运作过程中的困难,贺浩认为,湘莲只有圆粒红莲、钻心红莲、磨皮白莲、开边湘莲几种,相对而言产品比较单一。


除了贺浩这种直接承接父辈公司的,不少湘莲专业经营户的下一代也在进行类似的探索。胡国平的女儿胡晓晖是湖南科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,有意向子承父业,尝试将上一辈的湘莲销售经验,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,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化,实现湘莲市场贸易的新突破。


花石镇党委书记赵勇光认为,市场的困惑其实归根结底,是行业的困惑。这涉及到湘莲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、线上与线下的融合。“宏兴隆、粒粒珍、堂皇等公司通过阿里巴巴、淘宝网,以及公司网站等方式,探索电商发展,从整体上讲,有一定的进展。目前,在湘潭县特色办的支持下,花石镇重新改版推出了全新的‘中国湘莲网’,预计9月初将正式启动,由此打造一个集中推介湘莲文化、企业、产业的电子商务平台。” 

上一篇: 湘潭市湖湘经济研究中心到湘潭县花石镇调研湘莲产业 下一篇: 暂无数据
温馨提示: 本网站需输入密码才可访问
密码错误, 请重新输入!